编者按:
今年1月,宣城市直机关第二批“建设模范机关先进单位”评选揭晓。为总结先进经验做法,宣传展示工作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市直机关工委将通过《Building!模范机关》专栏,系列报道“建设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的工作思路、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推动市直机关互亮互比互学。本期推出——《市工信局:发挥四个作用 推进工业强市 建设模范机关》
一、工作概述
近年来,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夯实支部堡垒、激励党员争先,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着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当好企业“娘家人”,在推进“工业强市”中“争当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班子“头雁”作用,打造坚强有力的政治机关。
一是理论武装走在前、作表率。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主题主线,领导带头交流研讨,随机抽选中层干部谈心得体会,带动提升学习质效。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班暨2022年度党员教育培训班,丰富载体形式。二是谋划部署走在前、作表率。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2022年党组会研究党建议题8次,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三是推动落实走在前、作表率。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联系党支部制度、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组成员、党组织书记讲党课7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6次。四是导向树立走在前、作表率。机关党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在中心工作中发挥党员(积极分子)先锋模范作用的制度性文件。在全市疫情防控高速值守中,党组织书记带头报名,党员主动报名,形成良好氛围。
(二)发挥支部“堡垒”作用,打造攻坚克难的战斗机关。
一是夯实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召开党组(扩大)会,专题研究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暨巡察反馈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在党组扩大会上对列席的全体党务干部开展集体谈心谈话,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明确党建工作要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自查自改”。制定《基层党建自查自改工作方案》,对照文件和通报自查发现问题6个,制定整改措施10个,立行立改、举一反三。重新修订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理论学习制度。三是聚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汲取“支部建在连上”思想精髓,创新“组织赋能”机制,设置“赋能党小组”,实施“轮值组长制”,开展“主题攻关”行动。聚焦聚力机关效能建设,开展“办文办事效能提升”主题攻关行动;聚焦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开展“营商环境提升”主题攻关;聚焦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沙龙”主题攻关等。
(三)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打造争先进位的活力机关。
一是坚决贯彻“一改两为”要求。制定“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工作方案,以支部为单位,推动各科室在政策兑现、审批服务、项目申报、为企业办实事等方面,认真开展“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二是推深做实“五比五评”活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领学领讲领跑”行动,积极开展“科长说”系列宣讲进企业活动,深入市经开区、郎溪、广德、宁国工业园区开展集中宣讲7次;各党员负责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向上跑争取政策资金,向下跑精细服务指导。三是奋力提升“调查研究”成效。积极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扎实开展产业和政策等调查研究,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全年形成高质量调查报告和送阅材料13篇,被市领导批示7次。
(四)发挥企业“娘家人”作用,打造清亲有为的服务机关。
一是持续深化助企纾困行动。2022以来,从产业链供应链稳固、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改造等多个方面提请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打造政企“零距离”宣城品牌。全省首创设立“企业家日”,连续四年年初召开工业发展大会、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大会等,打造清亲统一新型政商关系;召开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发展沙龙,组织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赴江淮、蔚来、长安、奇瑞公司开展多场供需对接会,精准服务企业需求。三是首创“码上监督马上办”。联合市纪委监委,全省首创设立营商环境“监督一点通”,截至2022年底,平台收集企业反映各类问题119个,办结率100%。四是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开展工业企业低效用地处置专项行动,推广“亩均英雄贷”,一批“僵尸企业”得到盘活处置,全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得到不断释放和提升。
三、工作成效
2021年以来,市工信局坚持党建赋能工业强市建设,获市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市直机关民主评议先进单位、市直机关党建创新引领业务创优“十佳”案例;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全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优秀单位等;全省企业云平台工作先进单位、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工作第5名、全省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1人获省表彰世界制造业大会筹办工作有功人员;3人获宣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个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居全省第4位;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2%,居全省第6位;省“专精特新”企业230户,居全省第6位。
【本文系“建设模范机关先进单位”2023年成果展示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