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理论研究文章

探索建立“四项”机制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政研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第三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5-04-22 16:03:36 浏览:437 次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既是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有力政治动员,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指引,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好贯彻好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新时代机关党建质量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8月以来,宣城市委政研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公厅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三敢四要”要求,探索建立“四项”机制,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提升参谋辅政效能,更好服务科学决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政研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半月讲堂”学习机制,以“提神醒脑”当好绝对忠诚的“排头兵”。党委政研室是党委职能部门、是政治机关,最根本的属性是政治属性,最重要的标准是政治标准。宣城市委政研室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与市委办公室联合建立“半月讲堂”学习机制,提高与做好政研工作匹配的理论素养,增强把好关口的敏锐性和洞见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学为先。采取党组织命题和党员干部自主申报选题相结合方式,每期安排2-3名党员干部主讲,倒逼党员干部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为重点,同学习法律法规、政治经济理论、时政方针、科技知识、市情市况等相结合,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把宣城故事挖深挖透。以研为基。党员干部以“小切口”常态化开展“大调研”,既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到基层去,也把基层的客观实践带到讲堂来,做到理论宣传与具体实践融合推进、政治学习与业务练兵互促共进。今年在赴沪苏浙考察学习、走基层察民情入企业的基础上,牵头起草《沪苏湖高铁开通后对宣城影响分析》,获市委主要领导认可;起草的《宣城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情况调研和启示》在《安徽工作》刊载。以忠为魂。引导党员干部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讲清工作“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干的怎么样”,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谋好手法步法打法,确保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二是建立“集体议稿”辅政机制,以“提笔能写”当好服务决策的“智囊团”。党委政研室是党委的参谋部和智囊团,肩负着服务党委科学决策的重任,而综合文稿是服务党委决策的重要途径。宣城市委政研室把综合文稿服务作为必备技能和核心竞争力,建立“集体议稿”辅政机制,提高综合文稿质量,提升决策服务水平,确保参之有道、谋之有方、行之有效。复盘“写”。写文稿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期安排1名党员干部,交流分享文稿起草过程、心得体会,从文章立意、篇章结构、文稿内容、撰写过程等方面进行前后对比看变化,通过一人一稿的持续变化,推动全室全员的整体蝶变。现场“考”。对照“你是怎么想的”“领导为什么这么讲”“经验教训有哪些”等,同一个题目、同一份答卷,研究分析、现场作答领导对相关问题的主旨观点、思维习惯、表达特点和工作要求,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确保文稿与领导思想同频共振,避免“自言自语”“自弹自唱”。集体“议”。注重发挥“团队力量”,避免“单打独斗”。引导每位党员干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把人人点评分析的过程变成收集资料、整合信息、集思广益的过程,达到“1+1>2”的效果,拓展“打一仗、进一步”的成效。

三是建立“先行先试”争先机制,以“提升标杆”当好改革发展的“助攻手”。宣城毗邻沪苏浙,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而沪苏浙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优等生”,是我们身边看得见的标杆。宣城市委政研室把对标融入沪苏浙作为牵动性抓手,建立“先行先试”争先机制,常态化梳理沪苏浙政策清单,推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方式等方面与沪苏浙等高对接。目前,已牵头推进转化沪苏浙22项做法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制约宣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每名党员干部联系对接1个沪苏浙城市和2个省直单位,对照创新举措,研究谋划具有“时代味”“宣城味”的改革举措,编辑成《宣城改革》沪苏浙政策动态,供领导决策参考。《宣城改革》近三分之二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强化观念更新。鼓励党员干部关注沪苏浙地区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沪苏浙政策举措背后的市场逻辑、法治精神、创新意识、专业素养,推动从“学举措”向“学方法”升级。推动转化落地。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任务,建立改革任务“台账”,对具体改革事项全过程跟踪,推动全员搞改革、写案例,把全面深化改革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创新“四个面对面”工作法 系统优化营商环境》获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专篇刊发,广东省委改革办转发我市做法。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请省委改革办总结推广宣城市‘综合查一次’改革经验做法”。

四是建立“比拼晾晒”勤廉机制,以“提振士气”当好拼搏奉献的“先锋队”。党委政研室是展示党委形象的重要“窗口”,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体现着党的作风。宣城市委政研室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建立“比拼晾晒”勤廉机制,争高线、守底线,营造风清气正劲足的政治生态。提高“日有所为、周有所得”的主动性。按照岗位职责分工,在微信工作群每周发布每日工作开展情况,提前一周制定工作计划,引导党员干部躬身自问自省、检视工作得失,让“拼实绩、谋在前、谈体会、找差距”成为常态。激发“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的积极性。对领导肯定或批示的成果、通报表彰的工作,以及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发表或刊载的文稿,及时进行通报晾晒,作为“双月之星”评比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增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的自觉性。把纪律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坐热“冷板凳”的定力、秉持“严谨劲”的执着、绷紧“纪律弦”的警醒,实现违纪违法问题“零发生”、综合文稿服务“零差错”。

二、工作成效

探索建立“四项”机制以来,宣城市委政研室党员干部铸牢忠诚可靠的政治品格,发挥胸怀大局的参谋作用,激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擦亮勤廉干事的政研形象,营造了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良好氛围,开创了政研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23年,宣城市委政研室在宣城市委年度综合考核、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均为优秀等次。以文辅政方面,以近年最少人数完成了近于往年1.5倍的文稿任务,起草市委五届五次、六次全会报告文件讲话等各类综合文稿360余篇;改革工作方面,改革考核居全省第6位、较2022年前进9位,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改革研究中心,在《安徽改革情况》刊发案例数全省第1,首次获评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全国改革典型案例;党刊工作方面,《宣城工作》寄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次获评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先进通联单位;党建财经方面,认真落实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财经委日常工作,牵头完成省对市、市对县市区及市直单位党建工作考核,及时做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等文稿服务工作。

一是以“三敢四要”迎接要事叠加的挑战考验。大事面前,方显担当。2023年8月以来,宣城市委政研室大事多、要事多、任务重,“两难”“多难”问题叠加。通过探索建立“四项”机制,把市委“标杆要高、要求要严、节奏要快、本领要强”的要求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以敢拼敢抢敢作为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统筹做好服务保障市委中心大局和开展主题教育、配合省委巡视、省委常委会赴宣城现场办公等工作,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

二是以“全上一线”激发团结拼搏的昂扬斗志。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宣城市委政研室现有党员干部12人,基本为85后、90后,平均年龄34岁。通过探索建立“四项”机制,以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的实际行动,树立“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责任”的导向,激发动力,传导压力,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走上前台、冲到一线,锻造人人“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高素质专业化政研干部队伍。

三是以“打通科室”构建高效顺畅的运转机制。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宣城市委政研室负责市委综合文稿、改革推进、党建财经统筹、党刊编辑等工作,承担市委深改委、市委财经委、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下设4个科室,科室业务虽有不同,却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探索建立“四项”机制,把全员写文稿、搞改革与党建财经统筹、党刊编辑等工作统筹起来,推动各科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协调、相互补位,形成团结奋斗、携手奋进的生动局面。

三、探讨与启示

一是党的领导是最大优势,要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两个确立”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对于宣城市委政研室来说,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把对“两个确立”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上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宣城实际,谋深谋实我市重大改革举措,坚定不移完成政研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是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要在推进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中展现政研更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当前,宣城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但前进路上必然也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对于宣城市委政研室来说,就是要练好做足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充分发挥市委“参谋部”“智囊团”的职能作用,加强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谋划,提升把握规律、研判形势、改革攻坚、化解风险的水平,高质高效统筹推进综合文稿、改革推进、党建财经统筹、党刊编辑等工作,在更好服务市委科学决策中推动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要以高质量党建更好促进政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去年以来,宣城市委政研室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通过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探索建立“四项”机制等,不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积极成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对于宣城市委政研室来说,就是要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深做实“四项”机制,善始善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加强模范机关建设,打造“四强”党支部,引导推动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为政研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本文系2024年机关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一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宣城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鳌峰中路49号 邮编:242000

邮箱:zxb3025911@163.com

皖ICP备19016453号-1皖公网安备 34180002000008号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