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抓“书记项目” 建模范机关

抓“书记项目” 建模范机关 | 市工信局:“益企赋能”深化为企服务行动

发布时间:2025-03-13 17:35:00 浏览:1487 次
【字体大小: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9”重要指示精神,2024 年,市直机关工委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推动党组(党委)书记带头履行机关党建第一责任,探索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取得较好实践成果。即日起,推出《抓“书记项目 ” 建模范机关》专栏,对2024年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优秀案例进行集中展示,通过亮做法、展成效,不断扩大引领效应,带动2025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提质增效。本期推出——《市工信局:“益企赋能”深化为企服务行动》

“益企赋能”深化为企服务行动

一、背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恢复发展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加快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市。2023年以来,市工信局启动“为企服务专项行动”,积极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政策和要素资源,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2024年,市工信局进一步优化为企服务工作,深化为企服务行动,提升为企服务水平,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开展“益企赋能”深化为企服务行动。

二、做法

(一)实施目的

聚焦党建引领,着力解决为企服务水平不高,精细化不够,企业获得感不强等问题。深入企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开展政策入企、产需对接、金融惠企、数实融合、助企解难、清理拖欠等赋能活动,落实一批惠企政策、破解一批要素制约、解决一批困难问题、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开展一批特色活动、宣传一批典型经验、形成一套常态化机制,把服务企业工作做精做细,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内容和举措

1.政策入企赋能。围绕重点产业政策和惠企政策,组织开展政策进园区入企业宣讲系列活动,持续提升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水平。

2.产需对接赋能。持续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深入开展产需对接活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企业供需“直通车”,帮助企业找订单、稳配套。

3.金融惠企赋能。建立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白名单”和专精特新“小巨人”融资需求库,引导银行加大信用贷和中长期项目贷款投放。

4.数实融合赋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5.助企解难赋能。定期开展现场报告、调研走访、座谈交流等活动,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6.清理拖欠赋能。常态化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强化监督考核,对拖欠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发现一起、化解一起。

三、成效

2024年,市工信局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推动党组书记抓机关党建第一责任落实落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企业,持续优化为企服务工作质效,助推我市工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对GDP增长贡献率超五成,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人代会目标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较上半年提升2个位次;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增速高于人代会目标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较上半年提升2个位次。

(一)政策服务方面。针对企业惠企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办”等问题,开启“精准滴灌”新模式,持续提升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水平。一是开展政策宣讲活动。会同市直有关部门聚焦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企业发展转型服务、资本要素对接服务等,通过“一对一”入企指导、“面对面”集中培训、“线上+线下”双向联动等多种渠道送政策送服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让惠企政策兑现更快更精准。二是搭建政策服务平台。探索设立为企服务中心、政策兑现窗口、中介超市等平台,通过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出具“一企一策”专项规划建议书,逐条逐项帮助中小企业梳理申请优惠政策。2024年,召开各级政策集中宣讲暨政银企对接活动30余场次,累计帮助企业争取项目397个,获取项目奖补资金2.06亿元。

(二)产需对接方面。针对部分企业反映产业链上下游供需配套不足、产销不畅等问题,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组织开展产需对接活动,搭建企业供需“直通车”,帮助企业找订单、稳配套。一是常态化赴省内外整车、整机企业拜访对接,宣传推介优质产品,促进整零对接。二是举办汽车和零部件产需对接会,帮助汽车零部件企业与省内外主机厂开展产需对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资链合作交流。三是依托宣城“工业大脑”搭建宣城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指导企业通过平台发布产品、人才技术、资金等供需信息,促进市域内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交流。

2024年,全市累计举办产品、金融、科技等专项对接活动92场,签约金额439.8亿元。其中,我局牵头的产业链推进组组队赴吉利集团、奇瑞集团开展供需对接和项目合作;组织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与省内外整车企业、重点一级供应商等开展供需对接交流活动;组织24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我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组织320户企业入驻省汽车产业供需对接平台。2024年,全市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8.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两大产业合计对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近五成。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增加值占比达23%,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持续发挥工业经济发展“挑大梁”作用。

(三)金融惠企方面。针对部分民营企业反映融资难、渠道窄、成本高等问题,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暨政银企对接活动,借助专精特新“小巨人”融资需求库,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开展专项行动以来,精准投放民营企业贷款584.01亿元,同比增长21.99%;普惠小微贷款634.93亿元,同比增长18.07%。加大“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推广力度,累计发放“亩均英雄贷”952笔96.6亿元。

(四)数实融合方面。面对中小企业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等问题,“点线面”协同发力,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重点企业创新升级。在全省率先探索“科技副总”引才机制,邀请高校院所教授、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入驻企业兼任副总,助力企业科技转型。对160户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包保跟踪服务,实现科技创新全覆盖。二是推动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摸排传统产业转型堵点难点,分行业完成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提出发展路径和“一企一策”转型升级方案,着力解决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急难问题。三是推动数字转型全覆盖。成立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精选200余位专业数字化服务人员,入驻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零距离”“面对面”贴身服务园区企业,指导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全市新增数字化改造企业699户、新增企业数居全省第2位,提前完成全年500户的目标;累计1550户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改造企业数居全省第3位;实现率66.1%、居全省第2位;创成国家级两化融合企业124户,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20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3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五)助企解难方面。针对部分重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要素配置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下,通过定期开展现场办公、调研走访、座谈交流等活动,推动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向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成长性企业集聚。一是满足企业人才需求。面向重点高校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优秀毕业生,先后引进109名重点高校毕业生提供企业培养使用。二是满足企业用地需求。加大工业企业低效用地处置,累计完成118户企业(项目)低效土地处置,处置用地面积4891.4亩,提前完成全年4500亩年度处置任务。三是满足企业用能需求。全省首创在国家规定的“六保”用户外,增加优先保障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亩均效益评价A类企业用电需求。深入走访重点企业和用电大户,指导企业优化生产、错峰生产,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用电需求。

(六)清理拖欠方面。坚持常态化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强化清欠工作监督考核,对拖欠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发现一起,化解一起。2024年,排查各类拖欠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9笔1108.06万元,均在规定时间内化解到位,拖欠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化解率达100%。

                                                                                                                                                                                                                                                         【本文系2024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优秀案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宣城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鳌峰中路49号 邮编:242000

邮箱:zxb3025911@163.com

皖ICP备19016453号-1皖公网安备 34180002000008号技术支持:商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