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职责和核心任务。今年以来,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开展第三届“党建创新引领业务创优”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推动市直机关党建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即日起,通过《创新创优案例展示》专栏,对“十佳”案例予以展示,供大家学习。本期推出——《市委党校: “1+2+3”党建工作新模式蓄势赋能谱新篇》。
背景
主要做法
一、把稳一个“方向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锻造坚强有力的“主心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市委党校校委会班子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推动形成“大抓党建、齐抓共管”的党建新格局。一是带头深化理论武装。校委班子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点评总结”的方式,深化理论学习成效。建立支委委员联系处室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召开处室工作例会,将理论学习、党性教育与推动处室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二是带头压实党建责任。创新“党建+年度重点任务”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纳入校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和全校年度工作要点的重要内容,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每季度至少听取1次基层党建工作汇报。聚焦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党建工作年度计划,列出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作用。三是带头落实“一岗双责”。常务副校长带头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校委会其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实行校委班子常态化联系支部工作“三个一”清单制,即校委班子成员每月听取联系支部工作汇报不少于1次;每季度深入支部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每年到联系支部讲党课不少于1次。通过完善“三个一”联系清单,校委班子深度参与分管领域基层党建研究谋划、安排部署工作。
二、抓牢两个“着力点”,夯实基础激发动能,练就勇于担当的“铁肩膀”
一是抓牢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深化党建引领。按照“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总要求,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以党的建设引领各项工作,让党支部抓有方向。建立基层党建常态督查机制。逐步完善“每月调度、季度互查、年度总结分析”的党建工作机制,结合全校阶段性工作建立重点工作月度提示单制度,以每月工作例会的形式督促指导各党支部推进重点工作落实;通过开展季度互查,找出党建业务融合的问题和不足,交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每年召开书记述职评议工作会议,各党支部书记汇报抓党建促业务所取得的进展成效、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机关党委书记进行现场点评,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提升班子队伍专业履职能力。建立“业务骨干与党务干部双向培养”模式,加强干部轮岗交流锻炼,促进党务干部懂业务、业务干部懂党务。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书记大比武、党务干部大练兵等活动,开展专题讲座、辅导报告、交流讨论等,提高党务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和谐温馨“党员之家”。按照“六有”标准推进支部活动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强党员活动阵地。严格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做好特殊困难党员走访慰问工作。用好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党员队伍思想状况,通过因人因事个性化谈话,传递组织温暖、解开思想疙瘩、激发干事热情。
二是抓牢党员教育管理,激活“红色细胞”,凝聚强大合力。多维发力强党性。创新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采取“线上送学、线下联学、联系督学”等方式确保离退休党员离队不离党。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开展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小微党课擂台等活动,提升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召力。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精心谋划课程开发,引导党员教职工学纪、明纪、知纪、守纪。示范引领促提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优秀党员代表围绕“学讲话、勇担当、建新功”主题进行交流宣讲。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挖掘身边先进典型2名,激励党员向身边榜样看齐。2名党员分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宣城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奋发进取勇担当。开展“敢拼敢抢敢作为、奋力推动宣城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找准差距短板、理清工作思路、鼓足发展后劲。组织党员围绕“守初心、担使命、建新功”进行承诺践诺,立足本职岗位担当作为。结合主题党日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强化业务能力提升。举办年轻教职工座谈会,围绕争做“五个自觉”年轻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民服务显情怀。持续巩固“接天连地、理响宣城”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将流动课堂搬到基层一线,推动教学资源下沉、学习课堂前移。开展“99”公益日关爱困境妇女儿童行动、雷锋超市爱心捐赠、铲雪除冰保畅通等志愿服务活动,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党校正能量。
三、找准三个“突破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绘就高质量发展“实景图”
以“一支部一品牌”创建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教学、科研、咨政工作全面提升。一是“党建+教学”助力修好“内功”。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围绕学科组划分,建立“专题引领、领导牵头、骨干带动、团队攻关”的工作机制,组织党员聚焦支部特色学科开展集体备课和试讲活动,开发案例式、情景式等互动式课程8门。推进“青年教师素质提升三年行动”,发挥党员“老带新”作用,探索全过程、全周期、全阶段培育管理模式。深化“书香支部、悦读机关”建设,常态化开展“学哲学、学党史、学政策”活动,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理论修养。在主体班中建立以“临时党支部+班委”的班级管理模式,推动培训质量提升。二是“党建+科研”助力练好“真功”。推进“一支部一课题”建设,围绕教学专题进行科研选题和研究,依托学科组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引导教职工带着问题下基层,联系实际找症结,丰富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学术支撑。坚持一线锻炼,2023年以来,先后安排10余名年轻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实践锻炼,力促其在改革一线、具体工作前沿“墩”出经验、提高能力。我校教职工撰写的《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研究——以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为例》《开发区创新发展研究:困境与思路——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开发区个案研究》等理论文章先后在AMI核心期刊、拓展期刊上发表。三是“党建+咨政”助力做好“实功”。推进“一支部一对策”建设,用好《宣城学习》《党校建言》2个重要平台,建设“高端智库”、提供“党校方案”。《建立我省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机制研究》《关于推进宣城市营商环境政策创新的建议》等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副省部级领导、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成效
“1+2+3”党建工作新模式推动了业务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为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助力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一是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党校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教学工作位列全省前列。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市直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荣获第14届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先进单位奖、安徽省文明单位、市直机关“建设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双拥合格单位”等荣誉称号。二是核心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课程质量和培训效果得到明显提升,2023年承办主体班次14期、其他班次及网络培训2期、轮训班2期,培训学员共计1178人次,办班质量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全市党校系统3名教师在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中分别荣获市、县级党校(行政学院)组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4名教师入选“宣城文化名家”领军人才、青年英才。3名教师荣获全省党校系统决策咨询一等奖、三等奖。三是党建功能有力彰显。坚持标本兼治为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制订、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33项,学风、校风更加严谨。机关党委获“第二届全市机关党建好新闻”三等奖。1部微党课入选省委组织部“展现新状态、奋进新征程”主题微党课进行展播。1名党员荣获“清风寄语·家书话廉”诵读活动一等奖;1名党员荣获“宣锋杯”微党课决赛三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