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职责和核心任务。今年以来,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开展第二届“党建创新引领业务创优”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推动市直各基层党组织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把党建引领、党建赋能融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现开设《创新创优案例展示》专栏,对评选出的“十佳”案例予以展示,供大家学习。今天推出《市邮政管理局:“暖蜂”在行动赋能邮政业高质量发展》。
背景
近年来,宣城市邮政管理局紧盯邮政快递行业党建工作薄弱点,摸底数、建机制、优服务,成立快递行业党委,以“暖蜂”行动为立足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快递小哥”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实党的工作,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温暖,推动力量聚起来、堡垒强起来、服务暖起来,努力让党旗在邮政快递行业高高飘扬。
主要做法
(一)织密组织体系,探索两个覆盖新实践。针对快递企业分布广、党员流动大等实际,市邮政管理局与市委非公工委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构建“行业管、区域统、条块联”的立体工作体系。一是加强领导统建。根据“管业务与管党建相结合”原则,在市委非公工委和省局党组指导下,由市邮政管理局牵头成立组建中共宣城市快递行业委员会,选派非公党建指导员1名。同时,加大县域行业党组织成立指导推动力度,泾县快递行业综合党委获批成立。二是推动集聚联建。依托长三角(宣城)快递物流中心,探索企企联建、大带小联建等模式组建区域党组织,新建成立长三角(宣城)快递物流中心党支部1个。三是联动县域共建。定期开展排查,动态掌握县域企业和党员变化,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台账,累计排摸出在岗党员5名,新增党支部1个。
(二)做实关心关爱,创新“暖蜂”服务新机制。发挥行业党委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吹响“暖蜂”行动集结号,打通新业态发展“堵点”、解决新就业群体“痛点”。一是惠企政策助力。通过党员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摸排快递企业用人需求,宣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工作,支持快递企业申报税费,全年共为宣城市邮政、快递企业减少税费82.77万元。二是做实“暖蜂”阵地。结合全省邮政快递业服务站点(工会驿站)建设要求,持续整合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爱心商超等资源,打造“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雨雪可避”的“暖‘蜂’驿站”,建立首批“快递小哥、红色驿站”80个,免费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提供热水补给、途中休息、手机充电、急救药品等爱心服务,让更多快递从业人员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强化暖心关怀。2022年以来,联合省总工会向宣城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送上4万元慰问品。联合市总工会为市本级60名邮政快递业女性劳动者开展免费的“两癌”筛查,为近200名快递小哥购买意外保险。四是做细权益保障。建立以党支部和党员为主体的诉求表达机制,在权益维护、职业发展等方面靶向发力,为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全市快递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筑起骑士小哥的“红色安全护盾”。积极与人社部门沟通协调,每年组织开展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参加省邮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普服营投从业人员技能“大练兵”,切实提升一线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组织行业员工申报快递工程师,切实加强邮政快递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培树先进典型,谱写行业发展新篇章。推动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当好企业发展“主力军”、城市形象“宣传员”。一是先锋带动。加大在快递小哥群体中选树先进典型力度,加强对先进典型的激励保障,切实提升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2022年以来,市邮政分公司1名从业人员获“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宣城市顺丰速运2名快递小哥获“宣城好人”荣誉称号。按照全省首批新就业群体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要求,推荐2名“最美快递员”候选人。二是典型驱动。发挥新业态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利用快递行业时间碎片化和载体流动化的特征,为揽投邮政快递车穿上党史宣传的红色“外衣”,通过快递车建立更广泛的流动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将党史故事传递到各个角落,形成“一车一故事,随时随地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打造红色快递专列,传递党史故事”做法被安徽新闻联播、《中国邮政快递报》等宣传报道。三是氛围促动。坚持行业正面宣传,在省局以上网站刊发新闻报道25篇,在门户网站推送宣传稿件70篇,进一步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加强宣传引导,拍摄5条抖音短视频被国家邮政局采用。
(一)构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做好新业态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新的发展领域,哪里就要有党建工作的新阵地。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强大优势和力量所在。在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中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做好新业态党建工作的首要工作。通过有力的组织体系,去教育好、管理好、团结好、凝聚好他们,唤醒他们的归属感。
(二)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是做好新业态党建工作的关键。新业态党员流动性特别大,存在大量的“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传统的党员管理教育模式已经不适用新业态党员。要创新新业态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积极发挥城市基层党建互联互动的优势,将新业态党建与流动党员管理、网格化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分类施策,让新业态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形成新业态党建整体效应。
(三)做好新就业群体的关怀服务是做好新业态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新就业群体在居住条件、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劳动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境。要全面发动各方力量,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建设、共享城市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